新闻中心

一点一滴皆为序章

高光时刻 | 一位马来西亚专家的愿景:创新、合作

2022/12/01 17:06:00

返回


图片

摘译自国家科技部《科技日报》


一位马来西亚专家的愿景:

创新、合作



2022-12-01

图片

邹光耀,马来西亚著名科学家,长期致力于工业和市政污水处理已有 30 余年。2014 年,他以研究员的身份加入中国水处理公司——博瑞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在此之前,他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。而如今,作为浙江巨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(博瑞德子公司)研究院院长,他的首要职责就是促进技术革新和应用。近日,国家科技部《科技日报》对邹光耀进行了采访。









《科技日报》:污水处理的意义是什么?您如何帮助人们理解你的工作?


邹光耀:众所周知,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被水覆盖的行星。万物生存都需要水,包括人类、植物、动物,甚至那些微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生物,比如微生物,都需要水才能生存。是水,让地球开始有了生命。作为一名污水处理研究的科学家,我的工作目标便是保护水环境,为生命可持续性提供资源,让所有人都能拥有清洁的水源。

同时,我一直公开举办关于水环境保护重要性主题的研讨会和讲座。在分享污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时,我常常会展示从污水处理厂收集的真实样本,通过前后对比,人们见证污水从发臭难闻、浑浊不堪变得干净、闪闪发光,他们常常为此惊叹不已。


《科技日报》:您在中国进行的研究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吗?

邹光耀:其中一个成功案例就是浙江某大型涂料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。该废水化学成分复杂,且含有不可降解的化合物。通过使用我们培养的颗粒污泥,显著提升了处理效率,并满足了最严格的行业排放标准(一级 A)。通过减少运行支出,该创新大大降低了成本,并解决了行业中普遍采用的焚烧、蒸馏或电催化氧化等昂贵且资源密集型的处理方式。

该创新得到了客户和政府的认可,并被涂料行业作为示范项目进行推广。我们已将这一创新应用于 70 多个工业项目,包括化工园区的集中污水处理厂。


《科技日报》:对于研发的投资对科技进步十分重要。您如何评价企业在研发上投资的作用?

邹光耀:目前,商业竞争不仅在中国,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变得越来越激烈。所以必须鼓励企业并使其愿意投资研发,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技术的跨越式进步。

以化工废水处理为例,石化和煤化行业产生的废水处理变得越来越复杂。新的化学品和新的产品提高了产生的废水的复杂度。有些废水中含有难降解的或有毒的污染物,世界上还没有成功处理过的先例。而研发的重要性就在于此,通过研究,我们可以找到处理难降解、甚至有毒污染物的创新方法。

《科技日报》:在当前形势下,您对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有何期望?


邹光耀:改革开放 30 年,中国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转变。通过大力支持改革开放,中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和进展。这为中国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创造了有利的条件。自中共 20 大召开以来,中国对外开放的思路更明确了,就是要把对外开放的版图做大,深度更深,领域更宽。

我坚信,中国将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,吸引更多的国际合作和科技人才。正如中国有句老话所说: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”通过汇集天下英才的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,共同致力于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等各国及世界均面临的挑战。中国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致力于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。我希望能见证一个面向世界的创新环境蓬勃发展,也希望世界能受益于中国的繁荣发展。

《科技日报》:作为一名成功的科学家,您对想要从事科技工作的年轻一代有何鼓励的话吗?

邹光耀:我想对年轻一代说,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,在未来,科技将会是前所未有的重要。我们要关注的不是个人天赋和曾取得的成绩,而是专注于努力和付出。坚持不懈,不畏失败。正如托马斯·爱迪生所说:“失败是成功之母。”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,终将迎来胜利。

最重要的是,我们要对科技工作保持热情。科技工作可以很有趣,因为他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,科技工作总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。每一次科学发现都是非常有意义的,即使他看起来如此微不足道。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,每一次小发现都可能是通往大发现的桥梁。

生于南洋,心系中国!

正如邹光耀院士所说“每一次科学发现都是非常有意义的,即使他看起来如此微不足道。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,每一次小发现都可能是通往大发现的桥梁。